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2
编号:13620902
对中医学“因地制宜”治疗原则的探讨和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2
     2 “因地制宜”治疗原则的运用

    从发病学的角度可知,气候、水土、物产、风俗、饮食都可以成为发病的外部因素,同时也影响人的体质与脏腑功能状况,也决定了发病中病理、病症的差异,由此就出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的现象,其依据是“地势使然也”可见中医学针对地域环境与治则治法各有所宜的治疗理念的运用源远流长,目前仍然指导着临床诊治。

    2.1 地理方域与疾病防治的相关性 在治法方面,《素问·宝命全形论》说:“若夫法则天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这是说治疗疾病必须要注意气候变化与地理环境,不同的治疗方法与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提出东方之人“其治宜砭石”;西方之人“其治宜毒药”;北方之人“其治宜灸焫”;南方之人“其治宜微针”;中央之人“其治宜导引按蹻”,这就是告诉我们:后世的砭石、毒药、灸焫、九针、导引、按蹻,不同治法的形成实际是与地理环境相关,这种治疗理念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关注。比如在中国西北方宜用重剂,东南方宜用轻剂,据东晋陈延之《小品方》记载“凡用诸方欲随土地所宜者。俱是治一冷病,共方用温药分两多者,宜江西、江北;用温药分两少者,宜江东,岭南也。所以方有同说而异药者,皆此之类也”,部分方药“或先于岭南服之得益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4 字符